曼舞翩跹正青春
——专访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09级舞蹈系郭喆喆
人物简介:
郭喆喆,毕业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09级舞蹈系,现就职于重庆北碚区文化馆两江艺术团,担任一级演员。2009年,年仅15岁的她考入重庆大学艺术学院,在校期间,她是一舞倾城的校园明星,荣获大学生艺术展演群舞一等奖、重庆市第二届舞蹈比赛群舞一等奖、重庆市第三届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;毕业之后,她是一往无前的文化使者,于2013年赴西班牙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,并获最佳表演奖,于2015年出访新加坡、马来西亚进行舞蹈表演、交流访问。
十五岁,该是怎样的花季?当同龄人正奋笔疾书准备着中考,她却迈着翩跹舞步走进了重庆大学的校门。抛开年龄的差距,不惧成长的茫然,有着青春的姿态,她凭着一腔赤忱、一心执念,便印证了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这一箴言。
郭喆喆对舞蹈的爱是自幼而生的,是刻在骨子里的。人们对于执着的事物总有些最初的启迪作为起源,而当她谈及对于舞蹈的喜爱,却坚定地说:“就是天生的喜欢。当时太小了,没有太多欣赏舞蹈的记忆。”很干脆地,喜欢就是喜欢,无须过多理由来佐证自己的热爱。显然,她的父母也发现了她比同龄人在舞蹈方面有着更好的领悟,于是将九岁的她送入舞蹈院校进行了五年的专业训练。
或许在旁人看来,年纪轻轻的她通往大学的路是条“捷径”。然而这条“捷径”的艰苦、个中的滋味,只有她自己最明白。早上六点起床开始基本功和体能训练,白天上午下午皆是满课,晚上九点在晚自习之后仍要跑步。学校要求严格,每周一次的称重时若长胖一斤便要罚款和罚跑,她回忆道:“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控制好体重,不能随心所欲地吃自己喜欢的东西。记得有一次被老师发现吃了个冰淇淋后,被罚带着四公斤的沙袋跑步两小时。”身为舞者,需要保持轻纤柔的体形、优美的身段,因此她们在体重方面做的努力并不少。
看似水到渠成、自然而然的舞蹈生涯,却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困难。首先,身高就成为了先天的困扰,一米六六的身高在平常女生中是不逊色的,但在舞者中相比,却并非那么令人满意。“我的个子不是特别高,这在比赛、就业等方面都是个瓶颈。在学校的时候,由于身高问题失去过很多演出的机会,当时我学习舞蹈的信心也因此受到了影响,很多次觉得自己不适合跳舞。”而在练功的过程中,当别人能比较轻松完成的动作,自己做起来却比较吃力,她坦言:“在柔软度和弹跳能力方面,我的先天条件并不够好。”无数个本该轻松一刻的午间或傍晚,在别人饭后休息时,她会独自去排练厅,通过压腿、下腰,练习身体的柔软度和其他能力技巧。经历着这些挫折,她也曾动摇,但每每她都会思考最初为什么学习舞蹈,“既然真心喜欢舞蹈,既然自己选择了,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”。即便付出了更多的努力,她也最终脱颖而出,实现了“成为一名舞蹈演员”的梦。
毕业之际,上海歌舞团曾来到郭喆喆所在的班级招收舞蹈演员,最后只看中了她一人。然而,她却放弃了这个机会,而选择供职于本地的北碚文化馆,对此,她解释道:“经过斟酌,我感觉到北碚文化馆对艺术的追求更符合我心目中对舞蹈的感觉。”追逐心中所想,便可放下功利的考量,在她看来,自身所择所持,才是所谓机遇。
迈着舞步走过的这些年,最令她难忘的不是各项耀眼的荣誉奖项,而是重庆市城乡文化互动工程的送演出进基层活动。由于重庆周边县区生活环境的恶劣,她起初是不适应的:“厕所比较脏,换衣间只是一个棚,演出场地常常是硌脚的水泥地。”但后来,每当看见老百姓们观看我们舞蹈时露出的笑容和认真的眼神、孩子们因想学舞蹈而比划着的手脚,她便感受到舞蹈的神奇魅力——予人快乐,自己也享受着。
汗水浸染,她涤尽铅华,以肢体语言诉说了一份惓惓执念;脚背绷直,她步步生莲,用柔美步调迈开了一段心路历程。台上台下,殊姿绰约恰年少,曼舞翩跹正青春。